滚床单心理学

滚床单心理学

内容简介:

很多人对性都有大的误会,并因误会而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心理焦虑;同时在性心理上,男女两性之间对彼此也存在着许多的误会,而这会让他们之间的沟通变得不顺畅,并影响到关系的发展。所以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希望藉由文字的传播,让人们对性有更加客观、健康、积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两性的性心理,进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两性关系,并最终拥抱高品质的生活。

精彩文摘一:嘴里说“不要”身体却很开放,是假装清纯吗?

一些成人小说和影片里面,作者和导演(我猜他们百分之百是男性)最热衷表现的莫过于女性那欲拒还迎的架势,似乎觉得这是很值得大肆宣扬的,很让男性感到满足的。

大概男人会觉得女人真是很会装,明明就是也很有感觉,可是却依然说“不要”,有时候甚至还会用给男人一个大嘴巴。可是一旦男人用了蛮力,却发现女人的身体早就做好了准备,于是便打心眼儿里鄙视这种“作假”的行为。

女性的身体有天然的性需求,且需求从不比男性少,但那不代表她就愿意让任何一个男性来满足她。

曾有社会学家在其专著中提到,如果一个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性需要,正在对着情色图片或影像自慰,若此时突然出现一位娇艳的女郎表示愿意与之交欢,则男性会立刻同意,并表现出不计后果的疯狂姿态。但如果是一个女性正在满足自己,突然出现一位性感强壮的男士向她表达同样的意思,则大部分女性者则会拒绝,并极力反抗。

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前者可以不需要有情感上的交流即可开始性行为,并且他们可以在那一瞬间不考虑任何后果,只专注于性的本身;而后者却需要有情感上的交流才能有性的接触,且更多考虑安全和避免身体受到伤害,顾虑较多。

由于女性有强大的情欲控制能力,所以她能做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还有理性来为自己做出选择,但是这却被男性视为“作假”。

在前文中我们就提到过女性生殖器的特点:“女性那内置型的生殖器,则让她只对自己喜欢的男性开放,且可以自由控制是否要开放它。”由于女性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要满足,以及如何满足自己的性欲望,这使得她们在滚床单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这是男性无法理解的事实,但同时也对此充满嫉妒和挫折感)。也就是说,女性即便是身体有需要时,也绝不会像男性那样无法自制地追求瞬间的性快感,而是仍然有能力为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

可是女性的理性选择,却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对性刺激做出反应,即当一位女性正在被强奸,当阴道被频繁刺激之后也依然会有爱液出来——这是人体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做出的最基本的反应,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她正在享受暴力。

在生物学上来说,女性的身体其实比男性更敏感,性能力和性需要更强,只是社会期待女性比男性的性需要更少,对于女性的性多有污名化倾向。

在中国,男性如果有很多性伴,则会被人认为有魅力;而如果一个女性有很多性伴,就会被认为太淫荡。即便是在西方社会,这样的“分别心”也非常明显,《暮光之城》女主角斯图尔特与导演桑德斯偷情事件就是例子。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嘲笑斯图尔特如何背叛男友,形象如何不堪,却很少有人提到桑德斯其实是有一位有妇之夫,对于偷情事件,他本该受到更加严厉的批评一毕竟斯图尔特还只是在恋爱,而后者却是一个背叛自己婚姻承诺的家伙!最后,当一个女性坚决并强烈地说“不要”时,那么她就一定是“不要”的,而不是男性以为的假清纯。她更不应该因为身体和思想的不统一而被嘲笑,反而应该为她能拥有自由意志来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性而被赞美!

精彩文摘二:“慕残”和“恋老”,是“癖”还是真爱?

很多人对翁帆选择嫁给杨振宁表示不理解,因为会揣测她是看中了杨振宁的钱财和地位。可是生活中也不乏20多岁的小伙子爱上70多岁老妪的爱情故事,这就无法再用世俗的眼光来解释了!其实,不仅是人们对他们的选择不能理解,有些当事人也对自己的“爱好”心存疑问,连心理学家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就给他们做出了有病理性倾向的命名:“慕残癖”和“恋老癖”。

可是,仅仅是因为他们找了一位与自己差异极大的伴侣,就被认为是心理不正常,是不是有些冤枉呢?如果不是冤枉,那又是怎么回事呢?强烈地渴望照顾他人,并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照顾他人之上的人,会倾向于爱慕身有残疾者。有些人生来就有一腔柔情,渴望用服务他人的方式与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并从中找到爱与被爱的感觉。可是,他不能因此就被认为是心理不正常的——如果他在社会交往、情绪管理等领域都能够自如应对的话。既然如此,一个渴望拥有一位身有残疾的爱人的人,一个渴望通过照顾那身体有残疾的爱人以获得情感、心理和生理上满足的人,当然就不能被视为不正常的(但可以说是不寻常的),他所付出的爱自然也就是真诚的、值得尊重的。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那些将爱恋指向老年人的人,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异性长辈的关爱所致。

这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人在童年时期缺乏异性长辈的关爱,或者异性长辈在爱的表达方式上不符合他的内心镜像,那么,他就会对来自异性长辈的爱非常渴望。这种渴望会深深地扎根于当事人的内心,及至成年之后就会延伸出对老年异性的爱恋,这是一种掺杂着爱情和亲情的特殊感情。恋老的年轻人对同龄人很难涌起爱意,更谈不上性欲望,而是更多地将爱和性欲望都指向老年人。

此外,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异性恋中,有些同性恋者也会倾向于喜欢那些年龄较大的异性。

还有些生性自卑、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的人,会选择将爱投向那些认为比自己弱小的群体,比如残疾人或老年人,并以此获取自信。
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之所以选择去爱慕残疾人或老年人,是因为对自己在同龄人中的性魅力感到不自信,所以才会不由自主地将爱恋的对象指向“弱势群体”,然后好在强弱对比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找回自信和自尊。

慕残和恋老,作为个人的一种选择本无可厚非,但由于他们做出了与大部分人都不同的选择,因而被认为是病态的、心理有问题的。这样的界定很明显带有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某种歧视,就像在暗示残疾人和老年人不应该得到爱情,这是很不公平的。女神维纳斯正是因为身体的残缺才拥有永久的魅力,残疾人怎么就不能得到身体健全的人的爱?老年人怎么就不可以获得年轻异性的青睐呢?另外,年轻女性爱上老年男性,一旦感情稳定,人们就会愿意认为她对他是真爱;可如果年轻男性爱上老年女性,即使两个人的生活非常幸福,其中的男性还是会被认为是“恋老癖”。随着社会对多元价值观的进一步接纳,相信“慕残癖”和“恋老癖”这样的词语会逐渐从人们的认知中淡出,随之而来的,是对各种特殊现象的包容和接纳。

相关文章
Xyuanzhang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12-09 20:58: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88school.net/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