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是妇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一种共同的症状,并非单一的独立的疾病,但习惯上笼统地称之为闭经。
正常月经是女性步人青春期以后,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垂体、卵巢和子宫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作用下,形成的周期性的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如果它们之间的某一环节发生了障碍,就会引起闭经。月经是妇女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是女性的特征之一。如果居住在温带的女性,年满18岁还未来月经,称之为原发性闭经,多为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所致。如杲已有月经来潮,而后又停经超过6个月不来潮时,称之为继发性闭经,多由于生殖内分泌系统或全身疾病所引发当然,在绝经后、妊娠期、哺乳期,也是要停经的。这是正常现象。
病理性闭经时间过长,形成顽固性闭经以后,继而可引起生殖器官的萎缩,影响性生活,相当痛苦,治疗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绝对不要以为不来月经就“不倒霉了”,“更省事了”,或讳疾忌医,延误诊治时机,后果会十分严重。
月经过期不来,临床上往往容易和早期妊振相混淆。因此,在诊治时必须先排除妊振因素,然后再査找病因,明确病变部位,判断是器质性病变呢,还是功能性病变,这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关键。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身体检和妇科检査,一般情况下不难得出初步的诊断,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闭经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环境诱致性闭经可因气候寒冷、环境变化、精神紧张、恐惧、忧伤、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等所引起。例如战争年代和严重自然灾害时会引起妇女大面积闭经;从南方迁移到北方,学生考试前后,或遇到过度喜悦兴奋及不幸消息等事件时,部分妇女可发生暂时性功能性紊乱而闭经。然而很少有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者,多可逐渐适应,自然恢复。垂体性闭经、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发育不全、卵巢肿瘤、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卵巢等,都可使卵巢组织受到破坯,丧失功能,难以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此外,还有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性闭经、卵巢早衰过早绝经(年龄未满40岁闭经者)等,也是值得注意的。
子宫性闭经因先天性子宫缺损、痕迹子宫,或子宫切除手术以后,以及子宫内膜遭受放射线照射过量、剖宫过度、结核等,子宫内膜组织被破坏损伤而形成了疤痕,这时即使卵巢功能正常也是不会来月经的。如果破坏程度和范围并不十分严重,经过治疗以后是可以恢复正常月经的。
其它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的功能亢进或减退、性染色体异常、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糖尿病,以及用药不当,长期服用避孕药、皮质激素、抗癌药等,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发生闭经。
既然闭经的发病原因如此众多复杂,那么,在治疗上就应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绝不能千篇一律,统一施治。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补充营养,改善环境,减少运动量等等,均可实行。原则上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性质及治疗目的(要否生育或仅仅是为了恢复月经)等综合考虑,辨因施治。
俗话说:“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可以说,妇女的痛经也正是如此。痛经和牙痛一样,都是一种临床的自觉症状,而不能算是单一或独立的疾病,它可因多种因素而引起。因为,它们都不会直接地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往往不被重视。
痛经的表现,就是在月经出血的前后或来月经的期间,下腹部疼痛不舒服或者是腰部酸痛等。但是,除了自我感受以外,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检査方法用来检测痛经的存在;同时,每个人的疼痛阈和耐受力也不一样。因此,尚难有严格的统一诊断标准,仅仅靠病人的主诉来判断。大多数妇女在来月经的前后,会感觉到全身不太舒适、乳房胀痛、恶心、欲吐、兴奋、急躁、心绪不宁等等。这些不适感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痛经。有这种不适感觉的妇女,大约能占性成熟妇女的左右,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过后可自然消失,不必介意。除此以外还有10%左右的妇女,在月经期前后,下腹部疼痛难忍,辗转反侧,痛苦不堪。有的疼得面色苍白、出虚汗,甚至可能出现休克状态。必须应用止痛药物,方能减轻症状。同时,有人每月还必须卧床休息数日,以致影响工作和学习。如此周而复始地形成了恶性循环,轻者每月固定要遭受一次痛苦,重者可引起神经上的过敏、神经衰弱等症,治疗起来可就困难多了。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后者是指妇女盆腔内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性子宫后位、炎症性宫腔粘连等,因而在治愈原发的器质性病变以后,痛经即可治愈。一般所说的痛经,是指原发性痛经。多于第一次来月经以后数月或两年左右,突然发生疼痛,并与月经出血的日期基本一致。但是,在做妇科盆腔检查时,又不能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这类痛经多发生于未婚的青年,说明性成熟了,有了排卵,否则,是不可能发生痛经的。相对地说,这是种好征兆,说明已具备生育能力下。应用口服避孕药来抑制排卵,能够治疗痛经。
那么,为什么会诱发痛经呢?一般认为精神因素占重要地位:如月经前或出血期间精神紧张、抑郁、恐惧、情绪不稳等,都是痛经的诱因。尤其是第一次来月经时,因缺乏这方面的生理常识,而被突如其来的出血所惊吓,或月经期遭受不良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都会给以后发生痛经埋了祸根。出现痛经以后,每一周期的疼痛程度多不相同,多见于神经过敏的少女。其次是子宫因素:如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不正常、子宫颈管狭窄等,这类痛经多在结婚、妊娠、分娩以后消失。此外,还可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或孕激素过剩或不足,平衡失调等,都可引起痛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前列腺素的大童分泌和释放,能够使平滑肌收缩、痉挛,进而导致子宫局部缺血,血循不良而发生痛经。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能够治疗痛经的事实,也能够证明前列腺素对于痛经的作用。
那么,应怎样防治呢?首先应该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必须加强对月经生理卫生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们),大力提倡经常性坚持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特别是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月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如患有全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常用的药物则有各种止痛、镇静和解痉剂等;应用激素抑制排卵,也是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其他如前列腺素拮抗剂的消炎痛、乙酰水杨酸等均可应用。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而必须进行辨证施治,效果良好。在治疗时更应注意各种治疗方法的轮换应用,否则疗效会逐渐递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