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子来月经前3-5天开始到月经结束时,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症状,称为痛经。有人统计,约有30%的妇女在经期中可出现程度不等的痛经症状,但大多数较轻微,不需要休息,也不需要服药。症状较重、必须休息或服药治疗者只有3%-5%,这类女子往往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腰痛、腹部重压感等不适症状。
造成痛经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殖器官病变引起,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或淤血症;子宫颈狭窄或先天性无阴道、处女膜过厚等引起的经血排出不畅;子宫或卵巢肿瘤等。另一类是尚不十分明了的原因引起的原发性痛经,一般属功能性因素,少女的痛经大多属于这一类。当然,痛经与精神紧张、恐惧情绪等心理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有的女性婚前来月经经常有痛经,但婚后消失,或者是经过一次分娩后痛经就不再发生了,这可能是由于机体内分泌有了调整,血液供应有改善,以及分娩后子宫颈变得较宽,经血易于流出等因素,有助于痛经的缓解。当然,这并不是说痛经一定要熬到结婚生育之后才能解除,也不是说结婚生育之后痛经都可以解除。一般的说,痛经易发生在月经初潮后的1-2年内,一旦女性发育成熟,痛经即会自行消失,并非一定要结婚生育才能消除。有些少女常常因为对月经产生的生理知识不了解,来月经时紧张恐惧,因而引起痛经。对这类痛经的人,只要解除思想顾虑,使她们了解月经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痛经可以自然消除。应当注意,结婚之后很少有“原发性痛经”,如果再有痛经,则常常是由于某种病变引起,故称“继发性痛经”,应当进一步检査治疗。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如果经检査没有生殖器官的病变,痛经属于“原发性”,则首先应从精神心理上解脱。紧张、恐惧、焦虑会增加痛楚,放松、坦然、愉快会减轻不适。避免受凉和过于劳累,注意休息,适当安排时间观赏文娱节目和体育比赛等,都有药物所不及之功效。所以,一般情况下痛经不必服用药物,对于较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药物缓解疼痛。对因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痛经者,应去医院明确诊断,重在治疗其原发病,不宜自己随便服用止痛药物,以免耽误疾病的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