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提出爱情四定则

Xyuanzhang 性教育评论阅读模式

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提出爱情四定则

张竞生提倡节制生育。张竞生反对“只重生育,不重教养”,“专为祖宗求多子多孙”,提出节育优生理论,这和30年后担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异曲同工。当时张竞生受到固守传统的旧派人物的强烈反对,但他坚持己见,在北大组织“优生社”。1922年4月,美国著名的生育节制专家山格夫人访华期间,应邀到北大讲学,蔡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日刊》头版头条刊登启事,并亲自主持山格夫人的报告会,主席台上只有蔡元培、山格夫人、胡适和张竞生4人。胡适拘任山格夫人报告的翻译,节育大师张竞生则是主宾的陪同。

针对当时北大生物系主任、张竞生的留法同学谭熙鸿教授在丧妻后,与其小姨子、来京求学的陈淑君结婚,陈原来的恋人痛斥谭熙鸿尤行,陈淑君负义,闹得满城风雨。张竞生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七事的研究》一文,阐明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出著名的“爱情四定则”:①爱情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感情、人格、状貌、才能、名誉、财产等项,条件愈完全,爱情愈浓厚。②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既是有条件的,所以同时也是可以比较的东西,以组合爱情条件的多少、浓薄作为择偶的标准,是人类心理中的必然定则。③爱情是可以变迁的。有比较,自然有选择,有选择,自然希望善益求善,所以爱情是变迁的,不是凝固不变的。由订婚或至解约,成夫妻以至离异,用爱情可变迁的定则去衡量都是切合情理的。④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夫妻关系与朋友的交往有相似的性质,但比密切的朋友关系更密切,并有家庭、财产、子女等的纠葛和性的关系伴随其间,所以夫妻的爱情比朋友间的友谊更加浓厚。若无浓厚的爱情,夫妻关系就不免于解除了。

张竞生认为“爱情的定则,有由于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不同,原有一种极繁杂的现象。”“凡要讲真正完全爱情的人,不可不对于所欢的——或在初交,或已定约,或已成婚——时时刻刻改善提高彼此相爱的条件,一可得爱情上时时进化的快感,一可杜绝敌手的竞争。同时,夫妻生活上、道德上,也极有巨大的影响。”

张竞生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展开热烈争论,仅《晨报副刊》在两个月内发表的讨论文章就有24篇、信函11件,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梁启超、鲁迅、许广平、孙伏园都发表了意见。张竞生认为,以爱情四定则衡量,谭、陈的婚恋无可指责。鲁迅始终关注这次讨论,称“非常有趣”。

当有人提议中止这场无谓的讨论时,他立即表示反对。鲁迅说:“先前登过20来篇文章,诚然是古怪的居多,和爱情定则的讨论无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可作参考,也有意外的价值。”在鲁迅看来,张竞生的“开放”反衬出国人深层观念的娩后,可以略为惊醒那些0以为大功告成的改革家们“金黄色的好梦”,从而悟知启蒙革新之路正长。在讨论进入尾声时,张竞生作了公开答辩,其答辩文章分t、下两篇,刊于《晨报副刊》,算是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开的爱情观大讨论,改变了一些人几千年来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状况,为反封建斗争和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年后,许广平在与鲁迅的“两地书”中,曾以略带调侃的口吻回顾那场讨论时说,张竞生曾经“发过一套伟论,说是人都提高程度,则对于一切,皆如鲜花美画一般,欣赏之,愿显示于众,而自然私有之念消,你何妨体验一下?”鲁迅的复函倒颇为庄重,云:“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怕很难,……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25世纪。”这似乎是说张竞生的想法并不错、但过于超前了。

相关文章
Xyuanzhang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11-12 23:18: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88school.net/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