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性健康的时代,专家预测如不加强性教育,那也将是性泛滥的世纪。因此,父母对子女进行性教育责无旁贷,要主动积极参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性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
中国很多家庭对“性”讳莫如深,俗话云:“家家有此事,人人难启齿。”然而谁也阻挡不了孩子身心的变化。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对人体外形变化,对女人为什么会生孩子发生兴趣,男孩会对女孩说些粗话和掀裙子等恶作剧行为;三四年级的孩子,个别女孩开始月经来潮,男孩女孩之间对异性兴趣开始萌动;五六年级的孩子进入青春前期,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使心理上表现出不安全的状态,发育的时间差异使孩子产生自卑、困惑、烦恼、厌恶等种种心理,他们对异性兴趣也更明显。所以家庭性教育必须从孩提时代抓起,伴随孩子的长大成人。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指出,要破除性的神秘感,把性知识告诉孩子们。美国著名的性治疗专家皮尔萨博士曾为尴尬困惑的父母,列出以下的性教育规则:
1.永远不要正式“谈性"父母与子女郑重地谈性,注定要失败。父母应找些可引发“性”话题的机会,如用电视、电影、报刊上的相关新闻与子女讨论性问题。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地演讲。
2.父母同时施教父母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有效的。因为一家人在讨论性爱时,父母相亲相爱,是爱和被爱最好的典范。但如父母在性道德上意见分歧,就难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3.突出重点性教育应强调“能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如在性行为方面,开出一张不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会产生“听来有趣,不如试试”的感觉。当然在说出能做的事如握手、拥抱、亲吻的同时,必须说出“婚前不能性交”和“不能有婚外情”。
4.不可急功近利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身免疫”,贞操问题是需要不断提醒的。
家庭性教育在方法上,要区别人生的阶段性,对症下药。对孩子显露出性兴趣阶段,要进行男女同学相互帮助、互尊互爱的教育,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体验到人与人互帮互助的乐趣和互尊互爱的情趣。在孩子显露出对异性兴趣的萌动阶段,对女孩要进行经期卫生教育,教育男女同学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在孩子显露出明显异性兴趣阶段,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这一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有男女孩子的性生理保健、男女孩子的性特征和男女孩子的异性交往规范。到青春期异性相吸阶段,要引导孩子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的内涵,.要鼓励孩子圆满地完成学业,迎接人生挑战。青春期骚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在这一阶段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些微妙变化,对其性朦胧和性渴望,要及时引导,及时矫正,尽量不回避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性道德教育,以预防子女性犯错。
家庭性教育使孩子从小起步走正,到老也不偏离。教育时,既要适时、适度、适量,还要避免一味指责、狂轰滥炸,即使出现棘手问题,也要和风细雨,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逆反心理。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进步和有益的性观念,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和鉴赏力。
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对孩子“示警”也很重要。比如说,对年幼的孩子灌输异性触摸自己私处是不友善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或者向成年人告发;对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过早与异性进行性接触很可能对性器官产生危害,感染众多疾病,并可能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待生理、心理两方面均成熟之后,才可以接受健康文明的性生活,学会洁身自好比学会使用避孕套更安全等。
此外,还要引导孩子识别“真假”。目前市场上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对性行为的描述往往背离科学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家长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正如美国一位医师所说:“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宇是有肴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的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道路。”
我国家庭由于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一些父亲认为,子女的性教育问题应该让妈妈管,其实这种认识极片面,应该纠正。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于性的知识,男孩应该由父亲讲,女孩应该由母亲讲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