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通常和婚姻质量有关,比如我国“文革”时代的婚姻,“文革”后大龄女青年的婚姻和现代一些以功利性为目的结合的婚姻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夫妻共同情趣和其性生活是否和谐。而中国传统观念中还有“就凑合着过吧”的思想,其结果必定造成和生理没有任何关系,却没有和谐性生活的状态。
其实今日的无性现象也不是工作繁忙的必然产物。夫妻间朝夕相处,肌肤相亲,在配偶面前长时间没有性冲动,没有性行为,用工作压力或单位受气而无心亲昵,这很难解释通,肯定背后有其他不可启齿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把促进婚姻关系很重要的性生活置之脑后,这种婚姻不以两性的肉体结合为目的,违背了自然也违背了人的本能。婚姻的稳定基础离不开性,如果长期同床异梦会形成隔阂,造成夫妻间的“暗流”“冷暴力”。因此,决不能把夫妻间很重要的性生活弃之如敝履。
此外,夫妻双方如果长期没有性生活也会造成不少疾病。男性由于精子长期不能排出,会造成前列腺炎、精液囊肿等疾病;女性对性的不满足会带来烦躁不安、脾气暴躁、失眠等生理症状,而夫妻双方假如一方不能忍耐寂寞,出去寻花问柳,也有可能会得性病,甚至造成性病的传播。社会学家认为,缺少性爱的婚姻应该是不道德的,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剥夺灵肉合一的快乐,无性婚姻是个倒退,它反映了现在有些男性对妻子、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性爱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一个人的义务。无性婚姻并非源自生理障碍(各种病痛)也非地理障碍(两地分居)。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说得好,只要两个人仍然生活在一起,那么“无性”只会来自“无爱”与性方面的“无知”。
“无性”是婚姻生活的亚健康,性、爱、婚姻三者不可分离,这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三者分离的无性婚姻违背自然规律,但也确实存在。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工作特别繁忙,以至于精力分散、身体疲惫,而没有足够的性需求。当前我国在一些大中城市无性婚姻生活虽有抬头趋势,尚未形成“经济动物”一族。
社会学家认为,人都是两面性的。当社会性一面特别凸现,必然会抑制自然性,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是这种情况多半属于短期行为,经过及时调整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只要夫妻之间不出现感情问题,暂时的“无性”状态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协调而改善的。
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频率是婚姻生活的健康标志之一,“无性”就是婚姻生活的一种亚健康表现。因此,当一方突然打破这种规律时,另一方一定要引起警惕。经济活动对性生活、性观念肯定有较大的影响,少数暴发户由于道德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在商品经济时代,任何事物都成为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在此背景下,色情行业、卖淫活动等现象都处于增长状态,这从另一方面造成了婚姻生活中的又一“无性”现象,但它已超出了既定的婚姻关系,不是简单的婚姻问题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