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古国对人类的性生活都有记载,《素女经》、《欲经》和《爱经》分别是中国古代、古印度和古罗马的三部性爱著作。我国古代性学称房事之学,性文化的研究源于周朝,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古印度筏驮摩那的梵文著作《欲经》成书约在公元1世纪到6世纪之间,所以说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对性文化的研究最早。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医书中,就有5种是有关房中医学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性医学专著。唐朝的服装也相当性感,只是宋代以后,我国的性文化研究才有曲折嬗变,明朝性观念也相当开放,到清朝又提倡性压抑。
甲骨文的“好”字,从“女”,从“子”,亦即两性之美合在一起就是“好”。相传公元前2250年左右,黄帝轩辕氏曾问素女:“我气力衰竭,脉理不和,终日忧心忡忡,何故”素女答曰:“此现象乃阴阳失调,性生活不当。女子精力强胜过男子时,如同水把火浇熄,使男人招架不住这个神话中的女神还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正像烹调食物,必须水和火互相配合,才能烹出佳肴,做出热乎乎的食物。结论是只有充分认识到水火交融的道理,才能尽尝人间乐趣。否则败身丧命,哪有乐趣可言,性生活能不慎重吗?
禹治天下,也因操劳伤神,失去性功能而“家大乱”,问师葵治神气之道,方得性功能恢复,从而“安后祧,家乃复宁”。此时已把性生活不仅看做是人的本性,关系到个人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稳定。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也有专门从事两性阴阳运气、采战、逆流之类研究的“房室养生”学派,涉及性医学、养生学、优生学等领域。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周易》中,强调了性交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阴阳两种宇宙作用力量的体现。《易·系辞》中提出了“天地氤氳,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朴素观点。相传孔子曾著有房中学著作《秘房记》,惜已失传。老子最早提出房室养生理论,他认为“精”是人体生命之本源,养生之道在于节欲保精。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房室养生的理论基础。
评论